金融发展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国际刊号:1004-0900
国内刊号:37-1342/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1656 人次
 
    本刊论文
低碳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各国关注,金融危机的冲击,迫使全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全球共识。本文从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入手,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展开了对推行绿色金融的系列构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一 绿色金融:后危机时代的利器
  
  所谓绿色金融指的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生产治理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绿色制造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利率,而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难题,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识。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国内银行业领域首先进入实践阶段。
  
  二 低碳经济:顺势而为的战略新兴产业
  
  低碳经济之所以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低碳经济代表着资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我国而言,在经历了三十年粗放式、高能耗高排放的快速发展之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日益严重,资源能源对外依赖日益上升的严峻形势下,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成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8年7月公布的数据,要使全球平均气温限制在高于工业化前的2℃~2.4℃之间(避免气候灾难的临界点),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445ppm~490ppm;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必在2015年达到峰顶并在2050年降至2000年的50%~85%,人类温室气体总量减少的速度将决定气候变化多大程度上被控制与避免。
  
  1 低碳经济:调结构利器
  让我们从投资方面量化评估低碳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潜力与效果。过去5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速(CAGR)高达45%%,清洁能源领域吸收风险投资VC占整个VC规模的比重逐年上升。据NewEnergyFinance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投入清洁能源领域的资金已从04年的350亿美元飙升至08年的1550亿美元,期间CAGR高达45.07%,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同比下滑约26%至1150亿美元;同时,风险投资近几年逐步加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比例,以美国的风险投资为例,该领域的风险投资额已经由2000年的5.99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33.51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达24.01%;清洁能源领域的风险投资占整个风险投资比例也由2000年的0.6%逐年递增至2008年的11.84%。从清洁能源投资总规模的快速增长及风险投资资金对清洁能源的偏好来看,未来清洁能源将成为一个重要新兴行业。
  
  2 低碳产业:领域广阔,日渐壮大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建立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培育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等。
  从碳减排的主要领域来看,主要分布在电力能源、高排放工业、建筑和家电、交通运输及农林业等五大经济部门,根据IPCC统计2007年全球温室气排放的行业分布份额表明,其中电力能源占25.9%居首位、工业占19.4%位居第二。对于我国而言,至2030年最大技术碳减排潜力约70亿吨,总排放将由基准情景的150亿吨降至约80亿吨。
  综上所述,转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发展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三 展望:推行低碳金融的构想与措施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指出,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首先,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特色的碳排放市场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立与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接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建立与日本等地对接的亚太地区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心;在国内建立各省(市、区)际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
  其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绿色信贷的推行扫清地方保护主义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以各种方式对银行进行信贷资源的争夺并试图转嫁改革成本。借鉴国际经验,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
  最后,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的作用,健全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加强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建立
  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政府、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
  
  参考文献
  [1]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04
  [2]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02.
  [3]李志青.后危机时代与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9.07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金融发展研究》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金融发展研究》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